地源热泵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也有了一段时间,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我国地源热泵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天津大学和天津商学院开始。至此,其他少数单位也开始着手研究这一新兴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上专门增设了有关热泵的专项研讨,受大环境和潮流影响,这项项目终于走进人们的视野,慢慢的变多的技术人员投身钻研此项目。由此看出,我国对地源热泵的的着手研究起步较早。1995年,中国国家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效率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利用领域合作协议书》,1997年的中国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正式签署的《中美能源效率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合作议定书》是我国地源热泵真正起步的标志性事件,由于地源热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各个相关的人员也逐渐被这个概念所吸引,但在这一时期,地源热泵技术还不完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对此技术还没有完全了解透彻,并且也没有完全被市场所接收,进展速度不快,规模发展不大。所以将此阶段称为我国地源热泵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21世纪初~2004年)进入21世纪后,地源热泵逐渐被人们熟知,并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的应用也慢慢变得广泛,截至2004年底,我国制造水源热泵机组的厂家和系统集成商有80余家,2000年~2003年的4年间,每年平均获得专利项目数71.75项。但在此阶段,虽然地源热泵发展的新趋势明显上增,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系统培训,技术实施人员的技术水平大不一样,并且房产开发商更注重低建材成本而不注重环保节能理念,则引起外界人士对此项目的担忧,因此地源热泵在这一阶段仍是艰难的存活着。
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后,随着我们国家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与节能减排工作的慢慢地增加,国家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及绿色环境的重视,地源热泵系统应用进入了爆发式的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09年底,我国从事地源热泵相关设备产品制造、工程设计与施工、系统集成与调试管理维护的企业已达到400余家,从全国范围看来,现有工程数量已达到7000多个,工程总面积达1.39亿m2。项目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不少现有热泵技术和新技术的试验和测试,而热泵的新用途也在不断开拓发展,不仅仅用在空调系统中,而且在工农商业也得到普遍应用。由于地源热泵在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国家全力支持,所以未来,地源热泵的发展市场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