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根据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有关要求,公布了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首批名单,共有13个港口14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唐山港、天津港、青岛港、烟台港、济宁港、枣庄港、江阴港、南京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广州港、北部湾港、宜昌港
试点项目聚焦四个方面关键事项。一是聚焦落实国家战略,一体化增强港口能力韧性,巩固强化沿海港口“硬核”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在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运输装备、管理平台、北斗应用等方面做更高水平自主创新。三是聚焦资源集约利用,充分的利用现有岸线、水域、土地资源和设施,挖掘潜力、补齐短板、提升效率。四是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建立港口新型用能结构体系,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快老港区转型,推动港城融合、交旅融合发展。
该项目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曹妃甸港口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河北港口集团曹港集团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共同推进。
作为该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三期矿石码头将进行等级提升,改造后能同时靠泊2艘40万吨级船舶,可满足我国铁矿石进口需求快速地增长的需要,助力河北钢铁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同时,矿石码头铁路装车系统将进行能力提升,在现有矿石码头火车装车能力1000万吨/年的基础上,通过改造火车装车楼和皮带机系统,将矿石堆场铁路装车能力总体提升至1520万吨/年,加强完善港口铁路集疏运体系,为加快京津冀大宗货物“公转铁”“铁水联运”注入持续动力。
该项目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河北港口集团唐港集团作为试点实施单位推进。
本改造项目充分结合港区集装箱码头特点,确立了“单、双小车远程自动化岸桥+智能平板运输车+自动化轨道吊”工艺方案及“无隔离混行+自动化堆场水平布置+单侧双车道作业”工艺布局。通过调整现有码头堆场内箱区及行车通道,建设大宽带5G基站、RTK定位系统、自动充电系统、安全围栏等配套设备设施,采用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穿越式双小车岸桥,应用基于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的智能平板运输车,集成自主可控的码头操作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车队管理系统等数智化系统,在提升码头作业效率、通过能力和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京唐港区25号泊位封闭区域内自动化、无人化作业,为加快河北港口集团智慧港口建设,促进港口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贡献力量。
该项目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牵头,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共同推进。
目前码头已实现场桥、堆场电力驱动全覆盖的全电动化作业模式;实现泊位岸电设施全覆盖,实现来港船舶岸电“应接尽接”,实现码头内辅助用车通勤车100%电动化;建成了23个用于电动机械及车辆充电相适应的智能充电设备,建成了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完成了场桥维保和流机维修两块场地的绿色清洁改造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全方位构建低碳、清洁、快捷、高效的绿色生产运行模式。
该项目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共同推进。
山东港口青岛港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码头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7.76自然箱/小时,连续九次打破由自己保持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融合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从规划设计到建成运营,全部由青岛港及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完成。青岛港将依托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建设和试点工作,开展重点课题攻关研究,以实现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的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进一步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
该项目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港口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共同推进。
烟台港以开展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为契机,基于现有的龙口港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快速充电站,蓬莱港客运码头11套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全国沿海第五大商品车物流集散港和第三大外贸出口港优势基础,推动港口清洁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和智慧低碳商品车滚装码头建设,在烟台港开展商品车滚装码头自动化搬运及多元清洁能源开发应用示范,研发商品车全地形高速智能转运装备(AT-AGV),搭建满足商品车滚装仓储的智能立体车库,开发全流程智慧操作系统、研究港口新能源融合关键技术,为提高港口能源自洽率,建设近零碳港口提供一种可复制、可借鉴的交能融合技术应用体系,为推动绿色低碳港口发展提供经验积累和技术支撑。
该项目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济宁市交通运输局、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荣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共同推进,由梁山港、龙拱港、顺达港、荣信港承担实施。
该项目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枣庄市长河港业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推进。
该项目为快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方面提升枣庄市内河水运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是完善港口功能,发展临港工业示范工程的需要;项目的实施可赋能枣庄薛城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薛城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项目处于钢结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据招标信息数据显示,该项目预计耗资5亿,工程规模包括:建设二期泊位标准化厂房及附属设施120000平方米,建设港区卡口、观测平台等;改造一期原有泊位港机设备、基坑、码头主体,改建堆场50000平方米、建设拆装箱作业及标准化集装箱库房5000平方米、建设智慧港口平台,实施防洪工程;购置设备20余台(套)。
该项目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江苏江阴港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推进。
据了解,无锡(江阴)港外贸进口铁矿石码头扩能改造试点项目聚焦码头等级提升、装卸工艺专业化改造,实施5号、6号码头改扩建工程,在集约高效利用既有港口资源的基础上,提升港口发展能级、智慧绿色发展水平,逐步优化外贸进口铁矿石“海进江”港口布局,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保障能力,为江苏沿江港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港口功能整体优化提升,该试点项目完成后,可集约高效利用存量港口资源、提升码头等级和服务能力、实现智慧绿色发展,为长江南京下游港口特别是外贸铁矿石码头接卸作业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该项目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等作为试点实施单位推进。
项目主要内容是龙潭集装箱场地智慧化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包括场地、生产组织的重新规划和优化,堆场设备自动化改造,研发智能派位、拖车调度算法,运用车辆识别、集卡引导、空间定位、智能安防、智能感知、自动控制等技术,将作业计划、水平运输设备、调度指令的接受反馈、堆场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现场交通体系等多要素融合,建立相关效率指标模型,结合自动化设备改造,实现集装箱重箱堆场作业自动化、相关设备调度智能化。
该项目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推进。
通过智慧化改造梅山港区6号至10号集装箱码头、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和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三个典型传统码头,加快推进港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促进港口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该项目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厦门港口管理局牵头,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作为试点实施单位推进。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对标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以粮通公司6#、7#、8#泊位为试点泊位,对该泊位的装卸设备、配电房及生产作业管理系统来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环保、绿色低碳的专业化散粮码头作业全过程自动化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等,建立散粮区域全过程作业模型,以三维模式实时动态展示码头生产及设备状况,为码头综合治理,应急响应,运营决策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该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牵头,北海市交通运输局、北海新绎游船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共同推进。
试点工作将依托已建港口码头,坚持专业升级、集约增效、智慧赋能、绿色提质,在码头功能改造和能力提升、港口智慧化改造、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场景,力争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接下来,北海市交通运输局将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实施,加快建设港航智慧化的科技兴安样本工程,着力打造一流管理,不断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该项目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湖北三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三峡人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共同推进。
近年来,宜昌交通港航部门全力推进三峡旅游母港“一主四辅”提档升级、“两坝一峡”“清江画廊”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创建。据悉,改试点项目将着力推进以三峡游轮中心、茅坪港、太平溪港、三斗坪港、宜昌港、石牌旅游码头和三游洞码头为代表的旅游港口码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形成功能完善、配套全面、服务高效的宜昌旅游港口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