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一辆共享自行车,行驶在塔子山社区内;初秋的风拂过人们的脸庞,也在沙河荡起粼粼波光;从清晨到傍晚,塔子山公园迎来送往着一批又一批居民游客;街道的“金边银角”处,一个个小游园、微绿地犹如珍珠一般点缀着人们的美好生活......这样无处不在的绿色生活,共同成就了塔子山社区的鲜明底色。
揭开绿色的“外衣”,塔子山社区的“内里”是许许多多科技加持下的近零碳生活场景:大凉山路与岷江路交汇的街边公园内,有着“黑科技”智能健身器材;塔子山公园的大门和秀水园小区等点位,矗立着太阳能路灯;优山禧园小区内,雨水收集设施每到雨季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社区街道转角和小区公共空间,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桶随处可见......
“近零碳社区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便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锦江区在建设近零碳社区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科技赋能节能设备,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我们在塔子山社区内增设了一批太阳能路灯和节能LED灯,在保证高亮度的同时还能实现低耗电。另外,还在居民小区内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过滤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小区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和景观水池。同时,还在辖区内安装了太阳能智能建设器材,通过器械中的传感设备,采集健身者的运动数据,将数据发送到云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绿色低碳的健身场地和公共交流场所。”
零碳社区麻雀虽小,同样涉及建筑、交通、能源等大议题。锦江区通过实施节能降碳项目,提升社区硬件条件,为建设近零碳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日前,锦东庭园小区开展停车场照明系统改造,改造后的照明设备可通过人体感应自动调节灯光亮度。无人经过时,系统处于低功率状态,维持最低亮度,当用户经过时自动提高照明强度,以满足使用需要,最大限度降低照明系统能耗,节约能源的效果明显。
在建设近零碳社区的几年中,像这样的改造场景在塔子山社区比比皆是。“建设近零碳社区,既要探索在社区内发展绿色建筑,还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减排,与地铁、公交、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衔接。”
据了解,近年来,锦江区在塔子山社区居民小区内充分的利用天井和建筑地形,为小区停车场和下沉广场公共活动区域做自然采光照明;推动231 台个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依次落地,方便居民绿色出行;全力构建“光伏电站+社区服务”的生态体系,拟在塔子山地铁站采用新能源充电站与城市社区公匠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直流充电桩数量12台96枪,交流充电桩数量10台10枪。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发电量54万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电量消纳方式,形成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
走进塔子山社区的大街小巷、小区院落,地面鲜少可见垃圾油污,共享自行车有序停放,整体环境干净整洁,除了与日常管理有关以外,这与社区居民自身的环保意识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建设近零碳社区的过程中,为将低碳绿色生活理念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所有的环节,塔子山社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公众活动,持续提高辖区居民的绿色低碳意识。“我们大力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孵化培育工作,希望能够通过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逐步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目前已完成2支志愿者队伍组建,发展志愿者319人。”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道。
据了解,近年来,塔子山社区2支志愿者队伍已引导社区居民组织并且开展以垃圾分类、旧物回收为主题的低碳公众活动50余场,包括“碳惠天府”小程序讲解、垃圾分类、旧物交换、节能节水等各项内容,线上线下居民累计参与人数达到5000余人,这也成为了培育社区近零碳文化生活,推动城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关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