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福建永辉超市了解到,7月26日福建永辉超市供应猪肉64吨、库存量176吨;蛋品供应135吨、库存量355吨;供应上海青、白菜、生菜、白萝卜、花菜、西红柿等蔬菜45.5吨、库存量53吨;供应奶制品105吨、库存2465吨。
永辉超市将发挥线上线下渠道优势,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确保民生物资供应量足价稳。同时,根据天气预报,将适时加强线上配送能力保障,更好满足线上订单增加的履约能力。
目前,福建永辉超市对全省各个店仓动员部署,将实时跟踪台风运行路径,加强排查店仓外围店招、广告牌、排水管道等风险点,预备沙袋、排水泵等防洪物资,切实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记者还从朴朴超市获悉,目前,朴朴超市福州地区所售卖的商品中,桶装水、方便速食需求量开始上涨最明显,需求量较日常增长40%-70%。另外,应急用品、生鲜、婴儿用品、防潮防雨商品的需求也有较大增长。
据介绍,朴朴超市已在全力调动力量加紧备货,包括蔬菜、肉类、水饮、速食等在内的民生类商品备货量增加50%-100%。朴朴还会依据需求情况,随时按需求增加供应量,尽全力保障福州市民的需求。该公司还鼓励员工在无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全出勤,尽力保证平台履约力量。
朴朴超市也在其App上发布提醒:台风天囤货要理性,台风过境时间预计为7.28-7.30,应急食物和饮用水仅需少量预备,无需大量囤货。台风天可能会面临区域短暂性停电,记得及时清空冰箱,避免因停电导致商品变质。
不少厦门市民在社交平台反映,线下超市货架缺货,线上平台配送时间比较久,那么,厦门市场供应真实的情况如何?
26日,记者走访厦门多家商超看到,不少市民前往采购物资,超市各类物资充足,供应稳定。值得一提的是,自热食品、桶装水等受追捧,尤其自热食品,许多商超货架都卖空了。
位于岭兜二里附近的健福兴生鲜超市工作人员和记者说,很多人担心台风一来,没水没电,因此自热食品销售异常火热,昨晚已被抢光,台风过后才有新货。另外,大的桶装水已卖空,但小的瓶装水仍有存货。
自热食品、水等货物,不只在线下“火”,线上也“火”。今天中午,记者在朴朴App上看到,朴朴厦门地区的多个自热食品商品都显示为“补货中”。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目前,桶装水、方便速食需求量开始上涨最明显,需求量较日常增长2倍以上。
另外,记者还咨询了多家美团、饿了么平台上的便利店和超市,对方告知自热食品目前已售罄,但桶装水仍有存货。
朴朴、夏商、元初等平台及商超负责这个的人说,近日市民线上线下消费均出现显著提升,因各平台及门店人力有限,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补货、配送,故出现暂时性货架缺货、配送不及时情况。
目前朴朴、夏商、元初等平台及商超的饮用水、速食已及时补货,避免发生断供脱销。
夏商民兴超市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夏商民兴超市饮用水、方便速食库存充足,饮用水总库存超15.3万瓶;方便速食类总库存11.4万桶/盒,请有需要的市民前往门店购买,或加入门店客户微信群,可及时询问库存。
朴朴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朴朴供应渠道畅通,已紧急调运12万件饮用水(含6瓶装、12瓶装、6升大桶装),今天将陆续送达前置仓。朴朴将根据目前每日各前置仓实际销售量,测算需求量,积极加大供货。
元初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元初按平时备货量的1.5至2倍,加大生活必需品备货力度,库存饮用水约2万件、方便面近千件,各类货品充足。
根据厦门市商务局消息,7月25日,厦门蔬菜供应量3075吨,生猪2619头,家禽屠宰6214羽,水产交易量689吨,蛋品供应量79.1吨,总体供应充足。
近日来,厦门市商务局加强监测预警,持续对厦门主要副食品的供应量价进行日监测。同时,自7月24日起,市商务局已向有关部门、重点保供企业、储备企业发布通知,明确职能分工及应对措施,畅通联络机制,随时做好启动《厦门市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保障应急预案》准备。
厦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市商务局指导闽夏、中埔市场运销户增加蔬菜调运量,目前闽夏市场日进场蔬菜4500吨(其中供厦蔬菜量超2000吨)、中埔市场日供厦蔬菜量超800吨;指导夏商与外埠生产基地紧密合作,可为厦门市提供1600头/天的生猪供应量、700吨/天的蔬菜供应量。同时,启动主要副食品(肉菜)调运供应量补贴机制。
目前,厦门市级重要副食品储备库存充足,其中,冻猪肉4000吨、芽豆150吨,随时可供调用;厦门保供储备“家底”还有耐储蔬菜商业储备4000吨,500吨水产品、100吨冻禽产品商业储备,可满足厦门市应急保供需求。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